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2015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申论热点 “红顶中介”

发布:2015-05-21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虽然名字里有十分高大上的“红顶”两个字,但这个叫“红顶中介”的“家伙”,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国务院减负办:重点治理“红顶中介”,斩断向企业乱收费的黑手;环保部:“红顶中介”2016年底前全部脱钩;住建部:坚决杜绝借机关简政放权搞“红顶中介”……
  “红顶中介”何以成了众矢之的?
  背靠权力“大树”,处处捞取利益
  “红顶中介”,顾名思义,就是一些本应是市场主体的中介机构脑袋上,多了一个代表权力的“红顶子”。
  国务院审改办负责人王峰总结了“红顶中介”的三大特征:审批部门所属单位,具有垄断性,如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或者主管的协会;虽然不是审批部门所属单位,但是其指定的服务机构;政府一些人员在里面兼职、任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唐杰认为,“红顶中介”正在蚕食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跑一个项目,政府部门审批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中介机构评估、专家会审等环节占去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红顶中介”一头勾搭权力、一头收取费用,许多行政审批事项,通过他们就能办成,即使不符合条件也能办成;而即使符合条件,如果不通过他们,也办不成。
  前不久,在江苏省举办的“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活动走进南通”活动现场,几家“红顶中介”的揩油行为被曝光。南通开发区一家企业在气象局窗口的气象审图中屡受刁难,原因是防雷装置有问题。“人在外面转一圈,连门都没进,就说没装防雷警报。”在南通,很少有民营企业能拿到防雷工程资质,只有找对施工单位,才能审核验收一路无阻。“南通就我们一家(有资质),我们相当于气象局下面‘三产’。”南通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这家企业的办事人员说,“帮你施工,100%包你验收,气象局可以通过。”
  “红顶中介”发威的对象并不仅限于普通企业。某省一位县委书记曾经感慨,他们县有个项目环评花了不少冤枉钱,一次次都过不了,最后找环保部门指定的一家环评机构,一次就过了。事后,这位书记总结:要环评就找环保部门指定的环评机构。
  实际上,上面的例子只暴露出“红顶中介”能量惊人、胡作非为的“冰山一角”。“红顶中介”往往亦官亦商,“面对企业扮政府,面对政府扮企业”,依附行政权力干预微观经济,让企业和个人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审计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13个中央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29.75亿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权谋利行为。深受其害的群众给“红顶中介”画了像:“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可谓入骨三分。
  利益勾连之下,暗藏腐败风险
  作为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中介机构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但是,中介加上“红顶”,就成了官员、职能部门和中介机构联手攫取利益的利器。
  广西一位县长表示,“有审批权的部门几乎都有‘红顶中介’的存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戴着“红帽子”的“官中介”有之;强制“经营”、搭车收费、从中分“一杯羹”,行政职能成为有偿服务者有之;用垄断的公有资源、以“中介”之名谋取私人利益者有之;通过自己成立公司、协会等形式参与市场活动,亦有之……
    官商勾搭之下,“红顶中介”里的权力出租、利益输送几乎成了常态。有的部门将“红顶中介”当作“小金库”,转嫁自身应承担的费用,或报销部门、个人费用;有的部门工作人员在“红顶中介”领取加班费、补贴、福利等;甚至,还有一些“红顶中介”异化为腐败的“掮客”。
  发生在浙江省温州市的一起贪腐案例,就和“红顶中介”深度关联。
  吴坚正,2014年末“落马”前,任职温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之前则是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正是在担任人防办副主任期间,他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大量收受他人贿赂。(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吴坚正受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红顶中介”垄断地下工程施工图的设计和审查。他自己是这样供述的:“把职能移交给一些下属公司、中介来承担……把一些工作、做法变成一种垄断来运作。”
  原来,人防办有一个下属社团——温州民防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审查温州所有人民防空相关工程的施工图。这个协会只有一家服务机构,即某地下工程设计咨询公司,而这家公司股份的85%属于民防协会。协会控股的设计公司设计图纸,民防协会自己作为裁判员来审查图纸。就这样,温州所有地下工程施工图的设计和审查工作被他们垄断了。温州的地产建筑商都知道,施工图审查需要找特定的某家公司,否则别想通过工程验收。
  靠着行业垄断,这家“红顶中介”获得了巨大利益,吴坚正也“收获”了巨额钱财。然而,他最终收获的是一副冰冷的手铐。
  可以说,“红顶中介”及其不当作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群众利益,也腐蚀了很多党员领导干部,严重危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斩断利益链条,释放改革红利
  “红顶中介”,令群众苦之久矣。
  这一弊病若得不到彻底清除,就会与简政放权改革释放的红利形成对冲,效率和成果将会大打折扣。
  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红顶中介”的治理,中央态度十分坚决,力度日趋加强。特别是今年以来,规范中介服务在国务院召开的多个会议上屡被提及:1月14日的国务院党组会议强调,要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2月7日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批评,有的中介打着政府的旗号,服务乱,收费高,搞垄断;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后要放宽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让市场主体对中介机构进行自主选择;5月12日的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再砍掉一批行政审批和核准项目、一批审批中介事项……条条款款,无不剑指背靠权力“大树”胡乱作为、四处伸手的“红顶中介”。
  从中央部委层面来说,环保部、住建部等一些部委已经对“红顶中介”说“不”,坚决采取措施治理行业内的“红顶中介”问题。在今年2月被中央巡视组指出“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问题后,环保部立行立改,公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要求全国环保系统所属环评机构2016年底前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其中环境保护部部属单位全资或参股的8家环评机构2015年底前率先脱钩。截至3月底,2家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完成脱钩工作。
  一些地方也有了制度创新。如,广东省惠州市专门成立了向全国招募中介机构入驻的“中介超市”,对使用财政资金且低于法定公开招投标限额的购买中介机构服务活动,不分金额大小,一律在“中介超市”内,以全程公开的摇珠方式进行。
  而在中国矿业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刘金程看来,治理“红顶中介”要填补法律漏洞,对中介组织的职责、义务以及惩戒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使之更加具体、规范、系统、完整和更具有可操作性,让中介组织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行政与中介关系,割断政府部门与‘红顶中介’的权力连接链条,避免政府职能错位和越位。”
  斩断官商利益链条、营造和谐政商关系,规范市场秩序、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治理“红顶中介”正当其时,任重道远!

点击分享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nm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