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学术腐败频发和社会价值的失范

发布:2013-04-12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谈到学术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剽窃和抄袭。但在时下的中国学术界,剽窃和抄袭只不过是学术腐败的表层现象,如果将眼光仅仅盯住“文抄公”,可能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实际上,比剽窃与抄袭更为严重的是,学术正在蜕变为某些个人或机构攫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商品”,学术与金钱、学术与权力的交易充斥着曾经被视为净土的学术界。在商品化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从学者抄袭到教授行贿、从招生作假到文凭注水、从教师走穴到导师雇工、从虚构履历到伪造成果、从掠夺项目到窃取奖项,这类令人发指的现象在学术界可以说屡见不鲜,它正在摧毁着绵延中国数千年的师道尊严,甚至使人们对学术界本身存在的意义产生疑问。
 
  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为什么会逐步演变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或许我们可以部分地归结于学者个人的道德素养问题,但除此之外,还应当看到的是,该现象的背后有着不能为人们所忽视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逐渐被纳入了产业化的轨道,与产业化相配套的新的“指标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开始建立。学校排名次、上“211工程”要看论著的数量,学生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要看论著的数量,老师评教授、当博导更要看论著的数量。除了看论著的数量之外,还要看成果载体的等级以及获奖成果的数量。这些显在的“指挥棒”引导着学术界人士使尽浑身解数出著作、发文章,以跻身于“一流水平”的行列。而其导致的结果是,有的人发表的文章和著作比他读的文章和书还多,有的人为了多快好省地拿学位、获职称就去干那些学术腐败的勾当。
 
 
  中国的社会转型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金钱、名誉、地位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而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下则从社会的评价标准中悄然退出。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于是乎,花钱买版面者有之、将他人作品改头换面当作自己作品者有之、凭借手中权力公然掠夺他人作品者有之。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化导致硕士、博士等的批量生产,学术圈内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夺国家

点击分享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nm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